275 宫中摆摊-《我的饭馆通北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同行人中,张载与吕大钧最为投契。

    吕大钧乃京兆府蓝田吕氏子弟,他的两个兄长早已登科及第。吕家虽非显赫门庭,但较之张载家境,无疑优渥许多。

    吕大钧十分景仰张载的才学,这一路行来,多有关照。

    两人匆匆吃了些菜羹、炊饼,即刻收拾行装启程。

    天光未明,一众青衿士子呵手跺足,踏着满地寒霜,走过足迹零乱的板桥,身后传来杳杳的鸡唱。

    旅途虽苦,幸而已近京畿,人烟越发稠密,邸店林立,商铺栉比,道路越发开阔平坦。

    又行一日,东京巍峨的城墙已遥遥在望。

    时隔近三十年,张载再次踏足京师。

    一行人由南熏门进城,沿两侧御廊往北,但见人流如织,商铺夹道,车马塞途。人语喧阗,市声鼎沸,繁华更胜幼时记忆。

    吕大钧出言相询:“子厚兄欲投何处?”

    “当寻一邸店栖身。”

    三十多年前,张载的父亲张迪曾在朝为官,后出知地方,流转多地,京中已无相熟的族亲可以投奔。

    吕大钧诚挚相邀:“某有数位叔伯在京寓居,正欲往投。兄若无落脚处,何不同往?”

    张载谢而婉拒:“某性喜清静,恐扰尊亲雅居,和叔厚意,心领了。”

    吕大钧知其性情,亦不强求,只道:“吕某对京师各处还算熟悉,且先为兄长安顿,再访亲眷不迟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便有劳和叔。”

    宋代的旅店客舍,依其性质可分为官营与私营。官营主要有两种:一是分布在京城与各大州府的邸店;二是分布在全国交通干道上,提供过往官方人员住宿的驿舍和递铺。

    东京城里,单是官营的住房便多达二万六千间,私营客店更是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这是一门极赚钱的生意,不仅有权势的达官豪绅纷纷投资旅店业,开国宰相赵普便“营邸店,夺民利”,连素来清净的寺庙、道观也掺和进来,且能享受免税的优待。

    时值举子云集,京中邸店、寺院无不坐地起价,位于繁华地段和交通要道的邸店尤甚。

    念及张载囊中不丰,吕大钧引其至朱雀门外一邸店。此处不算太偏,然房价较廉。

    安顿停当,吕大钧拱手道:“某且去拜谒尊长。此间距状元楼不远,晚间当邀兄共赴状元楼,以飨口腹。”

    张载颔首称善,他曾听弟弟提及,凡入京举子,第一顿饭多在状元楼享用,讨个好彩头。

    然而,吕大钧话音刚落,一旁忽有人接话:“诸君可是初至京师?如今谁还去状元楼用饭?宴饮首选,自是吴记川饭!”

    张载、吕大钧转头看去,见是一陌生士子,不禁愕然。

    对方叉手行礼:“小生梁焘,亦是今科举子。未请教?”

    张、吕立刻还礼通名。

    吕大钧奇道:“吴记川饭是哪一家?恕某孤陋,此前从未听闻。”

    梁焘笑道:“吴记乃五月间开张的新店,听闻今秋开封府试,在其店里用饭的考生,足有半数中举!若能饮得一碗及第粥,吃得一尾鲤跃龙门,今科何愁不中?”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ps:这章略短,明天补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