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无冕之相-《承包大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对于在场的文人而言,这一首《天保》,无疑是他们今日最大的欣慰和惊喜。
    但凡是文人,都对此是相当满意。
    因为这一首诗,作者就是臣,而对象就是君,表达就是臣对君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。
    非常符合他们的心境。
    到了这一刻,他们个个都是饱含热泪,注视着冉冉上升的日月旗,嘴里也跟着唱,终于找到了代入感。
    而万历也如他们一眼,激动的跟着唱,但是对于他而言,他不觉得这是一种期待,他更多是认为这是一种回应,这是对于太后、对张居正,以及天下臣民一种回应,朕并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。
    李太后念了好些年的佛经,本已做到心如止水,但是在一刻,她也不禁心潮澎湃,想起过往的种种,她的特殊经历,令她对于国家兴盛,是有着不同于明朝其她太后的一种情怀。
    眼前的这一切可不是找演员假扮的,都是真的,在永乐、仁宣之后,明朝是一直在走下坡,之后的弘治中兴,也不过是在明朝历史上掀起一个小小波浪,远比不上之前的盛世。
    但是如今,整个国家突然是逆流而上,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,而且是全方面得,不管是文治,还是武功。
    若非如此,百姓也不会这么激动,更加不会去期待什么,没有吐口水,那也只是因为怕死而已。
    当下已经没有人敢否定这一切。
    李太后仿佛是收到了万历的答案,她也是在场中,唯一一个没有注视国旗,而是仰望苍天,喃喃低语着,似在跟先帝诉说着什么。
    对于普通人而言,仿佛自己得到一张契约,国歌都是这么写的,你可是要给我们带来兴盛和富足。
    待日月旗缓缓飘扬在承天门上空后,歌声也渐渐消失在天际。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国徽亮相。
    承天门上,红绸落下,那金龙国徽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。
    同时正门前落下一幅巨画,上面画着就是国徽。
    一时间是议论纷纷。
    国旗到底谁都看得懂,名字都告诉了你,叫做日月旗,但国徽显然包含着更多的含义。
    “这就是国徽!”
    “可这是漂亮!”
    “那笔代表的定是咱们文人。”
    “文人为首,妙哉!妙哉!”
    “可不见得吧!你没有见到右爪握着的刀吗。”
    “左为先,这你都不懂吗?”
    “我觉得是文武并重。”
    .....
    “那锤子代表的是啥?”
    “当然是工匠,这你都不知道?”
    “咦?笔代表文,后面的卷轴代表的是什么?”
    “你看不清楚么,写得那么清楚,契约法案,这是郭淡在卫辉府颁布的,当然是代表着商人啊!”
    .....
    其实他们争论是没有必要得,等到他们回去之后,就能够看到具体的解释。
    这议论声随着张诚带着一干宦官来到队伍前面时,就渐渐安静下来。
    张诚站在台阶上,朗读圣旨。
    主要就是夸赞三军将士,你们都是捍卫正义、仁义的英雄,你们也是仁义和正义的代表。
    第(1/3)页